你對成就的定義是什麼?
想一想
你用什麼來衡量自己是否有成就?
是來自外界的讚許,還是來自追尋自我的意義?
一般來說
我們會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是否有成就:一種是令眾人刮目相看,並給予肯定的成就,這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成就;另一種是只有我們自己內心知道的成就,這種成就與我們的能力有關,使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充滿意義的。
最理想的狀況是,我們所做的事令眾人刮目相看,同時讓我們覺得人生很有意義,但事實是,有時候,我們的事業飛黃騰達,得到眾人讚許,但我們心中卻覺得非常空虛,而有時候,我們做了對世界有益的事,卻得不到任何掌聲。
衡量使命感與意義
當他人的評量標準和你的標準不同,或者另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並非你的人生目標,那會如何?這代表你衡量成就的標準是:自己的人生與你所最的事,是否具有意義。
就像消防員或是社工人員,他們從事這些工作,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服務他人與貢獻社會。這為他們的工作注入了使命感與意義,使他們人生覺得很充實。
認同危機
當他人對我們成就的評價,和我們給自己的評價有落差時,可能會導致認同危機。
因為工作關係,我看過各種這樣的例子。以理查為例,擔任企業的公關主管,他把這份充滿新鮮感的與挑戰的工作做得很好,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很有成就感。
在他心目中,他只是善於玩文字遊戲的高手,他真正想做的是,成為一個全職作家。於是我對他說:「那你不如就辭職吧!回家開始創作你的小說。」
受困在現狀
理查對於他的成就,外界的評價和他自己給的評價天差地別,而他最後選擇順從外界的評價。他們會覺得自己困於現狀,動彈不得,就對外界而言,他們擁有非凡成就,雖然他們不認為自己的成就有什麼了不起,但他人的肯定與欽羨,使他們難以捨棄現狀。
坦承面對自己
請你思考一下,你對成就的定義是什麼。你認為自己的評價,還是外界的評價比較重要?請坦誠面對自己,照照鏡子,坦然接受自己的價值觀,不論你看中的是什麼。
上面文章內容來自 作者: 生命真美好 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emba347期
今天 剛忙完一份「創造顧客滿意度的服務技巧」課程內容,尚有些時間可以閱讀充實一下自己,很自然地翻開經理人雜誌第24頁,看到這篇文章標題,心中一陣覺得這不是最近身邊朋友常在探討自己目前人生的過程中,關於個人成就的話題。
記得從事25年的服務業,沒有所謂的假日會是過年的假期還是除夕夜,幾乎都在上班,加上自己的盡求完美及專注個性,更不容許自己放假或是放鬆,就這樣一路努力學習如何做好一個服務經理人,在努力過程中也得到許多掌聲與肯定,也認識許多政商名流,感覺這份經理人的工作還不錯!
直到去年自己一個人到法國度假旅行,有和同團的團員一起到義大利比薩斜塔,自己當下很興奮的想攀爬上去看看這斜塔的內幕,很開心買了門票也想找團員一起上去看看,就沒有人有興趣,只好讓他們等待一下,自己不受影響還是很開心的排隊進去比薩斜塔,一進去就有解說人員說明內部有防止斜塔再頃斜的方法及歷史的故事,最後慢慢踏著白色大理石往上走,經過了許多轉折處,看著窗外義大利城鎮的風景,映入眼前。
最後爬了八樓層高,到了頂樓,看見天窗與四面八方的銅鐘,在頂樓走一個圓圈看盡義大利大大小小的景色,幾乎都是紅橘色的屋頂建築,吹著風,自然放鬆的感覺真的好舒服,也幫幾位老外拍照,很多都是一個人上去的,只能說上去看到的與心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清淨。頂樓有管理人員在現場催促看完的人要趕快下去,自己也在上面足足待了快20分鐘,主要是尋求內心的那份寧靜,這份內心的寧靜讓自己覺察了現況。
回到台灣後就開始有想要找尋自己生命中認為有意義的事,剛開始離職時,有幾個好朋友說,你這麼大膽的放棄工作,真的想清楚了嗎?什麼你要去當講師,講師很累也很沒有價值耶,這一路走來要感謝他們對我的看法,讓自己更堅信,當一個言行合一、好好愛大自然這個大宇宙,將宇宙及上天要給予的這份任務好好完成,人生的使命就是做好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有能力有機會與他人分享這份生命的喜悅。
現在很享受這份工作帶來的喜悅,雖然每次準備課程都是耗盡許多心力與絞盡腦汁,一直思考要如何呈現更貼切更實際能應用在生活上及工作中的服務技巧,最近聆聽內在聲音,從真誠待人到真心看待世界時,可以覺察與省思讓自己對天地大自然更為尊敬,將自己化為謙卑的力量,學習對身邊人要有平等心的相待,也想到之前以國父的名言為座右銘: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到現在依舊不變,因為喜歡為他人服務之前,也要把自己的生命服務好,讓生命過的簡單自在安然,能為他人服務及貢獻社會之心力,也是來到這世界的一份必修功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內容,謝謝你的分享,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桂香2015.10.26.台中心宇宙工作坊